电话:020-31521856    +86-15323335301
邮箱:market@vicmarketresearch.com
EN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新能源汽车背后的“隐形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11-20 18:23:11

言引: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一套帮助电动汽车关键部件散热的装置。它就像我们人体的汗腺,当我们运动发热时,汗腺会分泌汗液,通过蒸发带走热量,让我们保持正常体温。电动汽车冷却系统也是如此,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电池、电机等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散发到外界环境中 ,确保这些部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

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温度过高,电池的化学反应就会变得不稳定,不仅会降低电池的容量和寿命,还可能引发热失控,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严重威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就像手机电池过热时,会出现电量消耗加快、卡顿等情况,电动汽车电池过热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而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在运行时也会产生热量。过热会使电机的电阻增大,导致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降低,车辆的动力性能也会随之下降,比如加速变慢、最高车速降低等。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据VMResearch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规模已达 90.77 亿美元,并预计到 2031 年将增长至 1048.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 20.1%。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凸显了冷却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不可或缺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其冷却系统市场规模同样增长迅速。2024 年中国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规模达到了 XX 亿元,预计到 2031 年将增长至 XX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5%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都为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市场竞争格局

在全球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众多企业凭借各自的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中,马勒(MAHLE)、法雷奥(Valeo)、翰昂系统(Hanon Systems)等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马勒作为一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拥有深厚底蕴的企业,在电动汽车冷却系统方面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其产品不仅在性能上表现卓越,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与众多知名汽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像宝马、奔驰等品牌的部分电动汽车车型就采用了马勒的冷却系统。

法雷奥同样不容小觑,它在热管理系统领域技术先进,不断推出创新的冷却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对于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多样化需求。法雷奥的产品以高效节能、可靠性强著称,在欧洲市场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全球其他地区也积极拓展业务,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翰昂系统在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也颇具竞争力,其产品涵盖了电池冷却、电机冷却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产品性能,赢得了众多汽车厂商的认可,在韩国本土市场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市场都有出色的表现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前三大厂商在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中占有大约 50.0% 的市场份额 ,充分显示出这些头部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在政策支持和本土市场优势的双重推动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银轮股份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专注于热管理领域多年,在电动汽车冷却系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生产经验。银轮股份通过与国内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客户需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冷却系统解决方案,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年上升。

三花集团在制冷和热管理领域技术领先,其电动汽车冷却系统产品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了广泛应用,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与特斯拉等国际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展开合作,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冷却系统行业走向国际的代表企业之一。除了这些企业,还有许多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手段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着中国电动汽车冷却系统行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各企业都在努力抢占市场份额,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也充满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技术大揭秘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核心是冷却技术,目前常见的冷却技术主要有液冷、风冷和直冷,它们各有千秋,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液冷技术就像是给电动汽车关键部件敷上了一层 “冰袋”,通过冷却液在封闭管道中的循环流动,高效地将热量带走。冷却液通常由水和乙二醇等添加剂混合而成,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液冷系统一般由冷却泵、散热器、冷却管道和膨胀水箱等部件组成。以电池液冷为例,冷却泵将冷却液加压后送入电池模组内部的冷却管道,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温度升高,然后流回散热器,在散热器中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出去,冷却后的冷却液再次回到冷却泵,循环往复 。

液冷技术的优势明显,散热效率极高,能够精确控制部件温度,确保电池和电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大大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寿命。在高性能电动汽车中,液冷技术被广泛应用,如特斯拉 Model 3,其先进的液冷系统能让电池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即使在连续高速行驶等高负荷工况下,也能保证电池性能稳定,为车辆提供持续强劲的动力 。不过,液冷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冷却液,而且一旦出现冷却液泄漏,可能会对部件造成损坏,影响车辆正常运行。

风冷技术则是利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通过风扇或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就像我们用风扇吹凉发热的身体一样。风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和维护都很方便,在一些对成本控制较为严格或散热要求不高的电动汽车中应用较多 。例如,部分小型电动汽车或入门级电动汽车,为了降低成本,会采用风冷技术来冷却电池和电机。但是,风冷技术的散热效率相对较低,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炎热的夏天,环境温度本身就很高,风冷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难以满足高功率部件的散热需求,而且风扇运行时还会产生一定噪音,影响驾乘体验。

直冷技术相对来说应用没有那么广泛,它采用制冷剂作为热交换介质,利用制冷剂在气液相变过程中吸收大量热量的特性来实现高效散热。在直冷系统中,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流动,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后由液态变为气态,从而将热量带走,随后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散热后又冷凝成液态,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后重新进入蒸发器,完成一个循环 。直冷技术的散热效率非常高,能够显著减少换热热阻和温差,提高传热性能,同时可以使系统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布局。不过,直冷技术对系统的耐高压性和密封性要求极高,一旦制冷剂泄漏,不仅会影响冷却效果,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


行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电动汽车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电池和电机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对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的冷却技术虽然能够满足一定的散热需求,但在极端工况下,如高温环境或长时间高速行驶时,仍存在散热不足的风险 。研发更加高效、可靠的冷却技术,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不同电池类型和电机设计对冷却系统的要求各不相同,如何实现冷却系统的个性化定制,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是技术研发的难点之一。

成本也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冷却系统的成本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整体成本,进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目前,一些先进的冷却技术,如液冷技术,虽然散热效率高,但系统结构复杂,零部件成本高,导致冷却系统的整体成本居高不下。对于一些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来说,过高的成本可能会成为他们购买电动汽车的障碍 。如何在保证冷却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冷却系统的成本,是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需要企业通过优化设计、采用低成本材料、提高生产效率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成本控制 。

法规与标准的不完善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困扰。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法规和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存在差异,这增加了企业的研发和生产难度。在某些地区,对冷却系统的安全性能、环保性能等方面的法规标准还不够明确,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容易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建立健全统一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对于规范行业发展、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冷却系统行业还面临着来自供应链的挑战。冷却系统的生产涉及到众多零部件供应商,如冷却泵、散热器、传感器等,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冷却系统的生产和性能。如果某个零部件供应商出现供应中断或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冷却系统的生产受阻,影响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计划 。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会对供应链成本产生影响,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因此,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将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环保化的方向大步迈进。智能化是未来冷却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物联网、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冷却系统将具备更加智能的温度控制能力。通过在电池、电机等部件上安装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其温度变化,并将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温度阈值和车辆的运行状态,自动调节冷却泵的转速、风扇的启停以及冷却液的流量,实现对冷却系统的精准控制 。这样不仅能确保部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还能有效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智能控制系统检测到电机和电池温度升高,会自动加大冷却泵的功率和风扇的转速,快速散热;而在车辆低速行驶或停车时,系统则会降低冷却设备的运行功率,减少能耗。

集成化也是冷却系统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为了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和整体性能,冷却系统将与其他热管理系统,如空调系统、充电系统等进行深度集成,形成一体化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这种集成化设计可以共享部分零部件和管路,减少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电池冷却系统与空调系统集成,在制冷时,可以利用空调系统的冷量为电池降温,而在制热时,则可以回收电池产生的废热用于车内供暖,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环保化成为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的冷却系统将更加注重使用环保型冷却液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一些新型冷却液采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无毒无害,即使发生泄漏也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同时,研发更加高效的散热材料,在提高散热性能的同时,降低材料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也是环保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此外,冷却系统还将朝着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的方向发展,将部件产生的废热转化为有用的能量,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关注全球与中国市场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产能、产出、销量、销售额、价格以及发展前景。主要探讨全球和中国市场上主要竞争者的产品特性、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益以及他们在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历史数据覆盖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则涵盖2025至2031年。


专注于全球细分市场研究领域,为客户提供最新产 品研究分析和非线性收益模型,以帮助其解决行业 痛点和发展困惑,并使其成功。关注产品的市场规 模,分析产品的产能、产量、销售、产值、价格、 成本、利润等
联系我们
020-31521856
+86-15323335301
market@vicmarketresearch.com
enquiry@vicmarketresear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