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7 17:15:58
言引: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无论是因商务出差穿梭于不同国家的城市,还是作为旅行爱好者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亦或是从事跨境电商等相关行业,与境外产生经济往来,境外本地卡都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那么,究竟什么是境外本地卡呢?
简单来说,境外本地卡是由境外当地金融机构或运营商发行的卡片 ,涵盖了信用卡、借记卡、预付卡以及电话卡等多种类型。使用当地货币进行结算,是境外本地卡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当我们在境外使用本地卡消费时,交易金额会直接以当地货币计价和扣除,避免了复杂的货币兑换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高额手续费,使交易更加便捷和经济。例如,在日本使用当地的借记卡购物,支付的日元金额会直接从账户中扣除,无需像使用国内信用卡那样,先将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再进行还款,减少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和额外的货币转换费用。
从功能上看,境外本地卡的借记卡与我们日常在国内使用的借记卡类似,主要用于储蓄和消费。用户可以将资金存入账户,通过刷卡、ATM 取款或者在线支付等方式进行消费和资金支取。而信用卡则赋予用户一定的信用额度,允许用户在额度范围内透支消费,之后按照约定的还款期限和方式进行还款。此外,一些地区的本地卡还具备独特的功能。像在新加坡,部分本地卡除了具备基本的金融功能外,还可以用于公共交通支付,一卡多用,极大地便利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蓬勃发展的现状
(一)发卡规模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境外本地卡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其发卡规模持续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以银联卡为例,截至 2024 年末,银联国际宣布印尼首次发行银联 “锦绣中华卡” ,银联卡已在全球 183 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受理,其中 84 个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发行银联卡,境外发行超 2.6 亿张。仅在 2022 年,境外新增发行银联卡就逾 2500 万张,境外累计发行规模突破 2 亿张。亚太地区更是银联卡的重要市场,每新增发行 4 张银行卡,即有 1 张是银联品牌,中国港澳、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地银联卡发行规模均突破千万张。在 “一带一路” 倡议沿线市场,银联卡的发行也成绩斐然,已有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了 3500 余万张银联卡 ,比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前增长了 20 倍。在老挝、蒙古国和缅甸,银联卡发行规模居当地各类卡品牌第一位。
(二)应用场景与覆盖领域
境外本地卡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购物领域,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大型购物中心,还是街头巷尾的小型便利店,都能使用本地卡进行支付。在日本东京的银座,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店和本土特色商店都支持当地银行卡支付,游客和当地居民可以轻松刷卡购物。在餐饮方面,从高档餐厅到街边小吃摊,本地卡都畅通无阻。在韩国首尔的明洞美食街,食客们可以用韩国本地的银行卡在各个美食摊位尽情享受美食。
交通出行领域,本地卡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加坡,EZ - Link 卡不仅是一张普通的银行卡,还可以作为交通卡使用,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方便快捷。在旅游方面,境外本地卡更是为游客提供了诸多便利。在泰国,游客可以使用当地银行发行的银联卡预订酒店、购买景点门票,还能在旅游纪念品商店消费,无需携带大量现金,保障了旅行的安全和便捷。此外,在医疗、教育、政务缴费等领域,境外本地卡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
多元驱动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与跨境贸易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跨境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在这一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和个人对境外本地卡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对于企业而言,跨境贸易中的资金收付是一个关键环节。使用境外本地卡能够极大地简化支付流程,提高交易效率。以中国的一家跨境电商企业为例,其与欧洲的供应商进行贸易往来时,若使用境外本地卡支付货款,不仅可以避免繁琐的跨境汇款手续和高额的手续费,还能实时到账,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跨境贸易中,使用境外本地卡支付的交易,资金到账时间平均比传统跨境汇款方式缩短了 2 - 3 个工作日,手续费降低了 30% - 50%。这使得企业能够更灵活地调配资金,把握市场机遇,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个人在跨境商务活动中,境外本地卡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频繁出差的商务人士需要在境外便捷地支付各种费用,如酒店住宿、餐饮、交通等。拥有一张境外本地卡,就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便捷支付大门的钥匙,能够让他们在境外的商务活动中更加得心应手。在新加坡参加国际会议的中国商务人士,使用当地的银行卡支付酒店费用和会议注册费用,无需担心货币兑换的问题,也避免了因汇率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旅游业复苏带来的机遇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强劲复苏,国际旅游市场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游客们纷纷踏上跨境旅行的征程,追寻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风景与文化魅力。在这一繁荣的旅游热潮背后,境外本地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24 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 80% 以上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国,出境游和入境游市场都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2024 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 1.2 亿人次,同比增长 50%;入境旅游人数也大幅增加,达到 80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60%。
在旅游消费场景中,境外本地卡的优势尽显无遗。游客在境外旅游时,使用本地卡支付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汇率和更低的手续费。在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使用当地的银联卡购买纪念品和品尝美食,相比使用国内信用卡,能够节省 5% - 10% 的费用。此外,本地卡还能提供丰富的消费优惠和增值服务,为游客的旅行增添更多的便利和乐趣。在泰国,持有当地银行卡的游客可以在众多热门景点享受门票折扣,在指定餐厅用餐还能获得额外的赠品或优惠。
(三)技术进步与支付创新的助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支付、数字化发卡等先进技术如同强大的引擎,为境外本地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移动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境外本地卡的使用更加便捷和高效。消费者只需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完成支付操作,摆脱了传统银行卡刷卡支付的束缚。在韩国,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之一,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绑定本地银行卡,在便利店、超市、餐厅等各种场景轻松完成支付。据统计,在韩国,移动支付的交易金额占总支付金额的比例已经超过了 50%,其中境外本地卡的移动支付交易占比也在逐年上升。
数字化发卡技术的出现,更是极大地缩短了办卡周期,提高了发卡效率。传统的办卡方式需要消费者填写繁琐的申请表格,提交各种证明材料,经过长时间的审核才能拿到卡片。而现在,通过数字化发卡技术,消费者只需在网上填写简单的申请信息,上传必要的证件照片,即可在几分钟内完成申请流程,当天就能拿到虚拟银行卡,立即享受支付服务。在新加坡,一些银行推出了数字化发卡服务,消费者申请本地银行卡的时间从原来的一周缩短到了几分钟,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也逐渐应用于境外本地卡支付领域,进一步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让消费者能够更加放心地使用境外本地卡进行支付。
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与监管风险
在境外本地卡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政策与监管风险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对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政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宛如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让从业者在其中艰难摸索前行。
以欧盟为例,其推行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数据隐私保护设定了极为严格的标准。境外本地卡发卡机构和相关支付企业在处理欧盟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时,必须遵循该条例的各项规定。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数据泄露事件,企业可能面临高达全球年营业额 4% 的巨额罚款。对于那些业务广泛的大型支付机构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在亚洲,中国香港地区对虚拟银行和电子支付牌照的发放有着严格的审批流程和持续监管要求。申请机构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反洗钱措施等多方面的条件,才能获得开展业务的许可。获得牌照后,监管机构也会定期对其业务合规性进行审查,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罚款、暂停业务甚至吊销牌照的处罚。
这种政策与监管的差异,使得境外本地卡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合规运营面临巨大压力。发卡机构和支付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建专业的合规团队,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确保业务活动符合当地的监管要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能因为对某些政策法规的理解偏差或更新不及时,导致合规风险的发生。
(二)市场竞争的激烈
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广阔舞台上,境外本地卡行业正面临着来自国际卡组织以及新兴支付方式的双重激烈竞争,市场格局愈发错综复杂。
国际卡组织如 VISA、MasterCard 等,凭借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遍布全球的庞大受理网络,在境外本地卡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些国际卡组织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布局全球业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客户资源。它们与世界各地的银行、商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其卡片在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性和认可度极高。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繁华都市,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偏远小镇,VISA 和 MasterCard 的卡片都能畅通无阻地使用。这使得境外本地卡发卡机构在市场拓展和客户获取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与此同时,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方式,如迅猛崛起的风暴,正以其便捷、高效、创新的支付体验,迅速改变着全球支付市场的格局。在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欧洲的部分地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广泛接入当地的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支付选择。这些新兴支付方式不仅支持线上支付,还通过与当地商家合作,实现了线下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便捷支付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支付便利性的需求。它们还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和增值服务,吸引了大量用户。面对新兴支付方式的竞争,境外本地卡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安全与风险防控难题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境外本地卡行业在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与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与风险防控难题,如盗刷、信息泄露等风险,时刻威胁着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隐私。
银行卡盗刷现象屡见不鲜,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如在 ATM 机上安装侧录设备、在商户 POS 机上植入盗刷程序等,窃取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和密码,然后制作伪卡进行盗刷。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因银行卡盗刷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在一些旅游热门地区,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支付环境复杂,盗刷风险更是居高不下。一些不法分子专门针对外国游客的银行卡进行盗刷,利用游客对当地环境不熟悉、语言不通等弱点,实施犯罪行为。
信息泄露风险也不容忽视。随着境外本地卡业务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的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存储在电子系统中,一旦这些系统遭受黑客攻击,就可能导致信息泄露。2017 年,美国 Equifax 信用报告机构遭遇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约 1.43 亿美国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其中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社会安全号码、驾照号码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被泄露后,可能被用于身份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境外本地卡行业在安全与风险防控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安全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才能有效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隐私。
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与移动化的深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境外本地卡将朝着更加数字化和移动化的方向大步迈进。实体卡片的使用比例可能会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虚拟卡和数字钱包的广泛应用。在未来,消费者或许只需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就能轻松完成各类支付操作,实现无卡支付的便捷体验。例如,在新加坡,当地的银行已经推出了与数字钱包深度融合的本地卡服务,消费者可以将银行卡绑定到手机钱包中,在乘坐地铁、公交时,只需刷手机即可完成支付,无需携带实体卡片。这种数字化和移动化的支付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有效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二)合作与融合的加强
境外本地卡行业与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的合作与融合将愈发紧密。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科技公司的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提升本地卡的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能够深入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科技公司也能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互利共赢。例如,蚂蚁金服与境外多家银行合作,将支付宝的移动支付技术应用于当地的银行卡服务中,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移动支付体验,同时也提升了银行的服务竞争力。此外,不同发卡机构之间也可能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市场。
(三)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的兴起
在未来,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将成为境外本地卡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不同的客户群体,如商务人士、游客、学生等,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和偏好。针对商务人士,本地卡可以提供高额的信用额度、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以及专属的商务优惠,如机场贵宾室服务、酒店折扣等。对于游客,本地卡可以提供旅游保险、景点门票优惠、外币兑换服务等。而对于学生群体,本地卡可以提供低手续费的转账服务、消费理财建议等。通过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境外本地卡行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行业对我们的影响
境外本地卡行业的蓬勃发展,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经济领域泛起层层涟漪,对个人消费者、企业以及金融市场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对于个人消费者而言,境外本地卡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实惠。在跨境旅行中,持有境外本地卡可以避免携带大量现金的风险和不便,轻松完成支付。在购物时,还能享受各种消费优惠和返现活动,节省开支。在日本旅游时,使用当地的银联卡购买电器产品,不仅可以享受免税优惠,还能获得额外的现金返还,让消费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境外本地卡还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管理个人财务,通过银行提供的账单和消费记录,清晰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合理规划支出。
在企业层面,境外本地卡为跨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境外本地卡快速、便捷地支付货款、结算费用,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使用本地卡支付还能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避免因汇率变化导致的经济损失。在国际贸易中,企业与国外供应商签订合同后,使用当地银行卡支付货款,可以锁定汇率,确保交易成本的稳定。境外本地卡还能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一些银行会根据企业的用卡情况和信用记录,给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境外本地卡行业的发展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了金融创新。发卡机构和支付企业不断推出新的卡产品和支付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虚拟信用卡、联名卡等新型卡产品的出现,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境外本地卡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同发卡机构和支付企业为了吸引客户,不断优化服务,降低手续费,提升支付体验,从而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本报告关注全球及中国市场境外本地卡的产能、产出、销量、销售额、价格以及发展前景。主要探讨全球和中国市场上主要竞争者的产品特性、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益以及他们在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历史数据覆盖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则涵盖2025至2031年。